宣室求賢訪逐臣,賈生才調更無倫。
可憐夜半虛前席,不問蒼生問鬼神。

【作者】

  李商隱(西元813~858年),字義山,又號玉谿生,河南河內人。十六歲便以奇才為世人所重。當時河陽節度使令狐楚,愛他的才氣,召致幕下,與他自己的孩子在一起。但李商隱的科場屢屢失利,儘管詩寫得好,每次考進士,都是金榜無名。直到二十五歲那年,反而由令狐楚的孩子令狐綯的獎掖,才擢為進士。

  李商隱的〈登樂遊原〉:「向晚意不適,驅車登古原;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。」精悍明麗,永遠被人所喜愛而傳誦著。尤其是它的後兩句,因情寫景,寓意著人間錯綜的現象,詩的好處,便在乎此。

  李商隱為人耿直灑脫,在牛李黨爭時,兩不討好,使他在政途坎坷失歡,他有一些詩,便是感時抒憤而寫的。他常自感懷才不遇,抑鬱難伸,更不幸的是他的續弦王氏,也在中途去世,命運困蹇,以至如此。所以當他五十歲時,使他對人生無限感傷而寫下〈錦瑟〉:「錦瑟無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華年。莊生曉夢迷蝴蝶,望帝春心託杜鵑。滄海月明珠有淚,藍田日暖玉生煙。此情可待成追憶,祇是當時已惘然。」

【注釋】

1、宣室求賢訪逐臣:宣室,天子的正室,在此指天子。逐臣,流放的臣子。因賈誼出為長沙太傅,是逐臣,一年後,漢文帝又召見他,所以說求賢訪逐臣。
2、無倫:無比。
3、虛前席:本指空出座位接待賓客,言禮賢下士。這裏是指文帝聽講入神,頻頻移近座席。
4、不問蒼生問鬼神:指漢文帝因祭祀而問鬼神事。《史記‧屈原賈生列傳》:賈誼被召回京城拜見皇帝。當時漢文帝正坐在宣室,接受神的降福保佑。因為文帝有感於鬼神之事,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。賈誼也就乘機周詳地講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。到半夜時分,文帝聽得很入神,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總往賈誼身邊移動。聽完之後,文帝慨歎道:「我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見到賈誼了,原本自認為能夠超過他,現在看來還是不如他呀!」)

【語譯】

  漢文帝為求賢才,曾召見流放在朝外的臣子,在這些臣子中,以賈誼的才氣最高,沒有人可以跟他相比。最可惜的是漢文帝在半夜裏禮賢下士,不問百姓的事,反而問鬼神來由的事。

【賞析】

  這是一首詠史的詩,借賈誼的懷才不遇而有所慨歎。作者尖銳地指出:統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視人才,讓他們在政治上發揮應有的作用。李商隱對於賈誼懷才不遇的慨歎,也正是感歎自己的不遇!

  詩歌一開始直寫文帝夜召賈誼事,「求賢」、「訪逐臣」兩詞寫出文帝的求賢心切。然而,文帝宣室夜召逐臣,並不為聽取如何治國安民的大計,他感興趣的竟然只是鬼神之事。由此,足以證明其政治上的昏憒庸弱;且對逐臣有所諮詢,適足成為對逐臣的愚弄和侮辱。試想,賈誼年少得志,自視甚高,原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,現在文帝不問他治國安民之策,反向他討教鬼神之事,豈不是將他與巫祝同列?難道還有哪一種懷才不遇比這種遭人冷落,更令人痛切、喪氣呢?

  其實,作者這一番議論並不是針對漢文帝而發的,因為文帝剛行過祭禮,由此而感鬼神之事,問及賈誼,算不得是沉溺於鬼神,更不能由此斷言他不以天下蒼生為念,更何況歷史上的文帝是一個頗有遠見宏志的君主,他繼承高祖打下的基業,有鑒於天下初定人心思安的情勢,推行「與民休息」政策,使天下大治,「文景之治」為歷代史家所稱道。作者之所以這麼寫,原為託古諷今,借前朝舊事寓現實感慨。晚唐不少皇帝多有因崇佛媚道,服藥求仙而荒廢政事者,他們才真正是「不問蒼生問鬼神」,也是作者所要諷刺的對象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ese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