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泠泠七絃上,靜聽松風寒。
古調雖自愛,今人多不彈。

【作者】劉長卿

    唐代的詩,經李杜的高度發揮後,後世的詩人,想在詩壇上占一席地位,不得不另闢途徑。大曆年間的詩家,便以平實的造境和嚴正的構思來取勝,他們的詩著重詩律的尋求、文字的推敲,這也足見中唐詩風的風尚。這時代的作品雖比不上盛唐的渾厚,然韻律的純和、技巧的臻善,是另有千秋的。大曆詩家中,像劉長卿、錢起、郎士元、皇甫冉、李嘉祐、司空曙、韓翃、盧綸、李端、李益這幫人,稱為「大曆十才子」。然而真正能代表這時代的作家,也只有劉長卿、錢起兩人罷了。

  劉長卿(西元七○九~七八○?年),字文房,河間人。曾任監察御史,受人誣告而下獄,後被貶為潘州南巴尉,死在隨州刺史任內,所以有人叫他「劉隨州」。當時的人談到詩人,都說:「前有沈、宋、王、杜,後有錢、郎、劉、李。」劉長卿聽了,大不以為然,他說:「李嘉祐和郎士元,怎能同我並提而論?」言下大有出類拔萃之概。事實上,劉長卿的詩,也的確高人一籌。他善於寫五言近體詩,唐人權德輿稱他為「五言長城」。讀他的絕句或律詩,往往能增加人的臆想,好像欣賞一幅山水畫,淡淡的幾筆,便烘托出寧靜閑遠的意境,使人有如置身其間,忘了現實,這便是他作品成功的地方。

【注釋】

1、泠泠七絃上:七絃琴上發出洋溢的琴聲。泠泠,形容琴聲洋溢。七絃,指七絃琴。
2、松風寒:〈松風〉,古琴曲名,即〈松入風〉。此曲音調淒清,故云〈松風〉寒。

【語譯】

  七絃琴上發出泠泠的音響,原來是〈松風〉淒清的曲調,雖然我喜愛這類古老的曲子,但今人多已不大彈奏了。

【賞析】

  詩題一作「彈琴」。琴七絃組成,因此首句以「七絃」代稱的琴,意象也更具體。「泠泠」形容琴聲的清越,引出「松風寒」三字。「松風寒」以風入松林表現琴聲的淒清,形象可感,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。「靜聽」二字表現出聽琴者入神的情態,可見琴聲的超妙。高雅平和的琴聲,常能喚起聽者水流石上、風來松下的肅穆、幽清之感。

  如果說前兩句是描寫音樂的境界,後兩句則是議論與抒情兼之。唐代,音樂發生了變革。「燕樂」成為一代新聲,樂器以西域傳入的琵琶為主。公眾的欣賞趣味變了,受人歡迎的是能表達世俗歡快心聲的新樂。穆如松風的琴聲雖美,卻成了「古調」,又有幾人能懷著高雅情致來欣賞呢?字裡行間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獨感。「雖」字轉折,從對琴聲的讚美轉為對時尚的感慨。「今人多不彈」的「多」字,更反襯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。這兩句同時也借今人好趨時尚不彈古調,表現作者的不合時宜。劉長卿清才冠世,一生兩遭遷斥,有滿腹的不合時宜和一種與浮俗落落寡合的思想。「所貴知音難」,也正是〈聽琴〉的題旨之所在。詩詠聽琴,只不過借此寄託一種孤芳自賞的情操罷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ese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